争霸天下(下) 
作者:Irishrainbow 日期:2006-10-6 22:45:00
那么中国应该有怎么样的一个战略思路呢?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国名必须先认清自己在这场世界性的竞争中所占的位置。正如地形篇所言,中国虽然有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潜力,但是目前依然只是一个地区性的大国,甚至连这个位置也充满了挑战。从全球而言,美国遥遥领先,中,欧,俄,印,互不相让,你追我赶。要在这个竞争中胜出,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强国,这一点必须成为我们所有政策的宗旨。首先,要放弃“三个世界划分”的冷战思想。毛泽东提出关于“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是冷战时代的产物,曾有过积极的意义,但是这个思想是以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相抗衡中国以牵制换生存为基础的,而这个基础从最近的局势来看,已经完全的消失,如果认为中国目前可以取代俄国是错误的,把外交重点从第三国家转到周边地区,把对全球事务的普遍参与转到对周边事务的重点参与,把和美国的全面性对抗转为一个方面尽可能和美国进行全球性的合作,另一个方面在周边事务上进行区域的对抗。换一句话说,目前就是要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两个世界”的说法,一个是全球性的大世界,中国以合作的姿态积极参与,另一个是小世界,包括对中国成为地区强国有重大意义的周边地区,在这个区域内,团结诸国,确立强权,削弱打击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竞争对手的存在。

其次,中国必须确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所谓的势力范围,要符合下面几个条件:中国有能力成为领袖的地区;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周边地区;文化和贸易往来频繁,双方有巨大的共同利益的地区;国民和政府对中国友好的地区;中国的政治军事干预可以实现的地区。确立势力范围,说到底就是确立未来国家对外权益的范围,就是逼迫列强于我划分,明确权益的过程。这个也是一个国际上支配力量互相斗争,相互妥协,以避免在相互碰撞爆发中毁灭的必然过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环境,而这个环境仅有其国界相绕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精神和物质上的缓冲区,这个就好比住家,单有门还是不够的,最好还是要有一道篱笆,否则开门就见疯狗,有什么安宁可言?

确立势力范围也是现实政治局势的需要,一个方面,在周边的权力真空地带,我不介入,列强必然介入,让他人把篱笆修到家门口,比见疯狗更惨。此外,中国目前不具备和列强,尤其是美国全球对抗的条件,但是美国重要的世界警察也不是在每个角落都是万能的,也会有战线过长,疲于奔命的情况,我们在有影响的周边地区是完全有能力集中力量,逼美国妥协,取得现实可靠的利益。当此力量增加到一定的强度,也完全有可能逼迫美国从这些地区撤回其势力。因而,确立势力范围的努力,就是迫使列强承认我地区性大国的权威,粉碎其分化压制策略的根本途径。

从目前来看,可能符合势力范围这个条件的地区包括朝鲜半岛,台湾岛,中南半岛这三个半岛,岛屿区域,所以确立势力范围的政策不妨称为三岛政策。朝鲜半岛应当是历史的重演,大韩国将统一半岛,并竭力扮演一个中立的角色。但是,中美日矛盾一旦激化,韩国无法保持长久的中立。只要不事先把韩国置于敌人的地位,在中美日可能直接对抗时,韩国和中国结盟的可能性非常大,毕竟日韩矛盾是历史的主流。台湾岛的统一是中国的内政,但事实上涉及的是一个势力范围的划分问题。这个问题因为台湾岛的战略特殊性,成为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由于中美环中国海相互压制对抗的大势,台湾问题的解决将是漫长,曲折,和充满反复的,必须耐心等待时机。这些时机包括:1,中国的经济军事势力空前强大。2,台湾经济崩溃。3,台湾经济转型,成为依赖大陆的附庸。4,中国在中南半岛的控制争夺中取得成功,控制马六甲海峡的经济权,对台湾经济完成封锁态势。所以对台湾不可以操之过急。除了耐心以外,对台湾的争夺必须有相当的灵活性。对台湾的政策核心并不是主权控制形式,而是将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存在赶出台湾岛,使得其环中国海的压制线被拦腰截断,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中国即使默许台湾以某种形式自立,没有外来的支援,在中国的势力圈内也很难维持。应此,一个方面,我们要继续政府政治上施加压力,军事上施加威慑,经济上施加利诱的政策,另一个方面,我们应当以灵活的态度促成和台湾关于统一问题的谈判,目前这个问题限于僵局,是十分危险,台湾分离太久,随着老一代人的死去,思归之心日淡,当务之急是加强双方的接触,尤其是民间接触,说到底一统还是台独,台湾的未来取决于这一代年轻人的思想。一国两制可以作为谈判的底线,但是不可以作为对台的底线。事实上,无论以何种联合形式,只要能及早让台湾在外交和军事上和中国大陆站在一面旗帜下,无论是对最终的统一大业,还是对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战略展开都有着巨大的利益。相反,长期不统不独,持续对抗,对中国的反展负面印象最大。至于在台独时要不要动武的问题上,也应该有灵活务实的政策。动武作为杀手锏固然不能扔掉,但是与其盘算什么时候动武,不如随时做好动武的准备,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越强大,准备越充分,台独的决定就越难。其他可能性就越低。其他可能促成台独的原因还包括:1,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台湾有决战境外的能力,2。周边地区局势对台湾有利,不但美日提供军事支援,其他国,尤其时东南亚国家保持中立甚至亲台,使得大陆难以进行战略封锁。3,中国内乱,中央政府失去权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台独发生的原因不在岛内而在岛外。即使动武方式而言,也不好渡海作战,靠陆军决战其境内。这种方式的成功性姑且不谈,它无论是对台湾人,还是对周边诸国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军队以应当把海空战略封锁作为动武的首先方式,其目的是将台湾变成一个孤岛和死岛,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我们军不能达到这样一种作战水平,就不能说对台湾有绝对的威慑能力,也难以作出动武的决心,因为胜则罢,一旦有失,祖国的统一大业将会严重倒退。事实上,中国想成为地区性的强国,包括东南亚内的有所作为,压制性的近海作战能力是必须的。

至于中南半岛,应当明白无误的作为我们的后院加以经营。目前,这个地区依然是一个权力真空地带,使得中国有着很好的时机进入这一地带,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将决定中国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强国,是否能够有争霸天下的资本。其理由有四,1,此地区有稠密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个是决定强国间竞争的基本要素,2,位于战略要冲,控制东南亚,等于控制了日本的一半交通命脉,等于完成了对台湾的经济封锁,对可能崛起的印度的扩张更是致命的制约。可谓一石三鸟。只有控制了中南半岛,中国才有可能在周边事态中具有最终发言权,这个威慑对周边所有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将是压倒性的。

东南亚是一个文化宗教多元化的地区,融合这个地区内的先进因素,将会使得中国文化得到质的飞跃的机会,从而有机会成为世界性的文化,这个是成为世界性强国的一个前提。可以预见,未来五十年内,东南亚将必然成为几大强权角逐的战场,谁能够先填补这个权力真空,将在最终的角逐中占据优势。如果说中国的外交有什么执着的政策的话,除了统一大业,就是进入中南半岛。这个将是几代人持续不懈努力的过程,因此,当务之急是将外交,经贸和文化交流以及政治合作向东南亚地区强力倾斜,及早进入这个市场,建立起可以长期存在的共同经济利益,增加政府和人民间的信任度和亲密度,消除对大国政治的恐惧感,并积极的以建设性的态度参与岛这个地区内的政治生活中来,以形成各国对中国在此地区内存在的共识。事实上,日本所谓大东亚共荣圈遵循的也是这个思路,失败是因为日本妄图单纯依靠军事征服的手段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所以不能长久。在中南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在中国的后院中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分别是越南,新加坡,和缅甸。越南是后院的通道,新加坡是支点,缅甸是屏障,只要能控制住这三个国家,后院的轮廓即成。最好,有必要澄清关于何时开始实施后院战略的时机问题。我的意见是介入越早越好,当然手段和程度应当因地因时而不同。重要的是应当在国民中及早树立起建立后院的共识。按照时下流行的君子派观点,似乎应当在本国现代化彻底完成,再考虑与诸强一争高下,但是世界的竞争不是单纯的经济实力的竞争,而是全方位的综合实力的竞争,错过发展时机,并不是能靠经济优势来补偿。历史上的德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德国虽然经济实力超过英法总和,但是依然不得不挑起两次世界大战来求生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错过了瓜分殖民地的时机。

和三岛正常相适应的是国防力量建设的战略思路。军事力量是实施三岛政策的根本保障,尤其是在各方支配性力量发生剧烈摩擦时,军事力量将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充足有效的军事力量将为中国在与列强的斗争中寻求到更为有利的利益平衡点,为此,我们的国防建设不仅要全面进行,更要突出打地区性战争的特点。这意味着,我们要在我们的势力范围保持绝对的武力威慑作用。

但是现在我们还不可以做到这一点。第一,我们在这个地区没有一个军事同盟,没有军事同盟是一个问题,因为这样会造成我们军事行动上了孤立。第二,我们要加强我们在海空方面的军事实力,和近海封锁作战能力。这就需要我军应特别注重海军的建设,特别是潜艇和海军舰载装备,其巡航范围应当自渤海外围地区延伸到新加坡。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现代局部战争也印证了这个发展趋势,过去那种以武力占领为主的打击方式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海陆空全方位封锁威胁,以瘫痪敌作战后勤能力,瓦解国民士气为目的的区域战术。近海作战能力的提高需要空中力量的强力支援,和封锁威慑的战略思路一致,我军航空机群以及导弹部队的巡航作战范围亦应该覆盖此地区。相应的,核武器应当向小型化,机动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其目的并不是要进行大规模的杀伤,而是对敌战略目标实施有效覆盖,从而瓦解其作战士气。因此,核武器发展的重点不是全球性的人员杀伤和战略消耗,而是对局部战争中威慑封锁能力的补充和加强。国防建设在经济建设中所占比例确定的标准是,我军能否有力量在一个或者数个区域战争的每个战略阶段都能在局部集结优势于敌的战争单位和资源,从而以较低的代价在短时间内取得局部性的重大战果,从根本上瓦解敌作战士气。这里的敌人也包括美国这样的对手。因而,我们必须以效率代替数量,改变过去进行全球性牵制防御,以空间换时间的军事战略思想,取而代之的是主动的,积极的,局部的压制,封锁和打击战略。和这种战略思想相适应,我们必须在势力范围内建立军事同盟或者合作关系,同时改变防御态势,将整个军事基础建设由内地转向沿海,特别是东南和西南地区。

在势力范围之外,中国应当和列强避免任何形式的冲突,相反,和任何一方任何形式的合作都是有益的,特别是远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的合作。在中远程核武器的装备问题上,中国应当和列强明确,中国的核武器不是用来和列强,尤其是美国进行全球性的核抗衡,而是用来自卫和维护周边地区安全的,尤其是针对印度这样的对中国自身利益造成直接威胁的国家。鉴于区域打击战略的特性,鉴于印度目前的态度,中国无须继续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相反,先发制人,后发制人应当成为中国核战略的基本着眼点。故能自保而全胜也。两千多年前,孙子兵法在形篇中的这一段论述为区域打击战略作出了最主动的注释。区域打击战略的性质,对中国自身而言,是一个在势力范围内主动攻击的战略,但是对全球而言,依然是一个防守性的有限战略。坚持攻守兼备的区域打击战略,是和确立势力范围的三岛政策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才能带来一个相对安定的周边态势,才能带来国内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才能为未来的中国在争霸天下的事业中取得有利的空间和位置。

争霸天下四:对中国文化的新要求

任何一种战略,都不能脱离人的因素。而人,并不是作为一个精神上的自足的个体出现的,而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体现和支撑着这个社会赖于生存和发展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的总和就是文化。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角度而言,文化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根本,它体现为历史的进步作用于诸多文化的次消彼长。从深层次来看,中美两个国家长期持续的角逐事实上是两个世界两个主流文化,相互沟通,相互碰撞的要求和结果。没有此类形式的角逐,文化必然走向孤立的一元,人类社会赖以进步的内在生机就会窒息。因而,以勇气和执着参与这一角逐,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历史责任感。综观当今世界,文化竞争是二元对抗。一方面世界上存在两大主流文化,即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群,和以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基督为基础的欧美文化群。这两大文化群在人类社会中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是其他文化难以相比的。另一个方面,世界文化又始终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这既包括文化林立的宏观现象,也包括主流文化中支持相互作用的微观现象。在二元和多元之间,很难分清哪个对人类社会更为重要,总体而言,二元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体方向,多元使这个方向又充满变数,因而,二者使人类社会发展中必然和偶然因素的有机结合。必须看到,我们的星球在宇宙中何其渺小,而人的内心世界何其深邃,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我们远非达到了自称的高度文明的水平,价值体系也远非达到可以自为一元的成熟阶段,远到宇宙空间的势力划分,近到对非生命智慧体社会和自然权利的价值承认,无论使欧美文化,还是中国文化,都依然是一个不堪一击的初级价值体系。因而,任何文化自命不凡的表现,都是对人类无知心态的羞耻。理智清醒的认识人类的文化,自己的文化,是对中国新文化的第一个要求。从地理上看,中国文化群包括中国,蒙古,东亚,和东南亚的所有国家,其主干在中国和日韩,因而也习惯了称为东亚文化。中国文化之所以被称为世界的主流文化之一,不是自封,事实上,美国之所以强迫性的把中国当作一个对手,除了看到其众多的人口和经济潜力外,文化生存的危机感和以此而来的竞争需要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文化,成为世界性的主流,必须具有人,空间,和时间三个方面因素的综合。人口的重要性已经多次强调过了,一个不能保持人口优势的文化连生存都是问题,更不要说成为主流。

历史上的强大的国家,因为本国人口的局限,不能承受扩张带来的压力而最终崩溃的例子数不胜数。从短期而言,人口的质量和素质决定了文化的质量和素质,文化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的绝对数量。这是由文化传播和接受特性导致的。文化不仅仅体现在精英们的口笔下,更体现在普通个体的吃穿住行上。

地域的稳定和扩张是文化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这对中国这样本身地域已经相当辽阔的国家同样不可或缺。中国的辽阔不是神定的,而是我们的祖先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中国文化的传统也不是神定的,而是5千年优胜劣汰的结果。同样,中国未来的文化也不是神定的,而是我们踏着祖先的足迹前进的结果。不可否认,会有相当的中国人看了这些会很疑惑,甚至会很不舒服。

历史选择了美国和中国作为文化竞争对手,因为它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一种主流文化,其内部也有多样性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韩和台湾对中国文化的继承更为醇厚,日本甚至一度想替代中国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但是其狭小的地域和不算多的人口限制了他们在整个地区内有更大的影响。从历史上来看,即使是在最混乱的时期,中国作为整个东亚文化群的核心位置从也没有动摇过。东南亚术语中国文化群的边缘地带,从印尼几十年来费尽心思的排华努力就能看出中国文化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对中国文化而言,东南亚十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为这里有着文法发展最为丰厚的诱惑:人口,地域。然而,更为重要的十,只有消化和吸收东南亚文化中特有的多样性,中国文化才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化。这个世纪中,中国文化群如何利用人口,地理和历史的优势在东南亚多元文化中取得领导性的地位,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最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